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宋宣教余公孺人张氏墓志铭咸淳五年九月 南宋 · 张文虎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六、《西湖志》卷一七、《福建金石略》石一一
予长女弟适太宰余卫公四世孙讳充国字汉佐
曾祖日章朝散大夫徽猷阁待制
□祖㠓,故宣义郎湖南帅机
父必遂,妣安人曾氏。
孺人曾祖廉夫,故迪功郎
祖纶,故国子进士
父瑀,故迪功郎致仕;
母林氏,见封孺人
予先君致政,与母孺人以艰苦立门户,教二子读书,不使预家事。
女弟居长,未及笄,能为父母综理纤悉,予家赖之。
致政酷爱此女,为择佳妃。
宣教公贤而蚤孤,事母兄以孝敬闻,年二十三,嫔于余。
奉姑安人曾氏,孝于在室时。
宣教亦尽以家事属中馈,相敬如宾
生男二人:德玉、振玉,女一人。
初,宣教兄娶邢氏,相继捐馆,无子,母夫人念念不置。
及女弟产第二男,乃喜,若释重负。
方踰年,女弟以产疾下世,姑曾氏哭不绝声,宣教亦誓终身不更娶。
后十二年,宣教忽感微疾不起。
诸甥零丁孤苦,亦惟予母孺人□持,是以皆成立。
长男德玉州钤公震之女,次男振玉出继叔□,娶都厢张公豹变孙女。
女一人,纳知县曾公之孙曾知逊,聘礼未行。
皆予母孺人实经纪之。
呜呼!
予哭女弟二十馀年,继哭宣教又十馀年。
逝者如斯,诸甥皆成立矣。
兹窃第还侍,喜二甥能叶力成负土之役,且求予铭。
予惟弟能敬□□天,不独使己有后,而□使其兄之有后。
予女弟四人皆无子,甥于余者有二焉,盈虚消息,是盖有数,予于宣教孺人夫奚憾!
宣教生于嘉定壬申,卒于景定庚申,享年四十有九。
孺人生于嘉定辛巳,卒于淳祐己酉,享年二十有九。
德玉咸淳己巳九月二十三日,奉二柩合葬于文山之原。
铭曰:
魂气游变,血气尊亲。
己子兄子,皆吾体身。
霜露怆悽,礼乐鬼神。
文山之原,昌厥后人。
刻石陈洪
按:《闽中金石略》卷一○。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一三四四。
重修法门寺塔庙记 唐 · 薛昌序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九
夫大圣示其不灭。
證以无生。
燃慧炬以烛幽。
泛慈航而拯溺。
在三千界。
开八万门。
诱舍爱河。
劝离苦海。
香山月殿。
长侍晬容。
鹫岭龙宫。
时闻半偈。
与消尘劫。
令出昏衢。
后魏志。
阿育王役使鬼神于阎浮提造八万四千塔。
华夏之中有五。
秦国岐山得其一焉。
又按神州三宝通录。
华夏有塔一十九所。
岐阳圣迹。
复载其中。
朝观光相。
夕睹圣灯。
究异草之西来。
验灵迹之所止。
供盈香积。
垆馥旃檀。
太白而千謺云屏。
枕清渭而一条翠带。
文皇迁寝殿而修花塔。
冀拔偫迷。
天后辟明堂而俟真身。
庶康万汇。
编于史册。
传以古今。
粤自有周。
洎乎大汉。
至于晋魏。
爰及齐梁
文则誓志焚修。
我唐则累朝回向。
莫不归依圣教。
恭敬真宗
募善行于阿育王
结慈缘于金龙子。
嘉徵迭变。
灵应无穷。
或元鹤飞翔。
不离于绀宇。
或卿云摇曳。
靡舍于金绳。
分舍利于五十三州。
增福田于千万亿祀。
间生芝草
频现雨花。
真形试火而火不焚。
因其吴主。
宝塔居水而水不近。
彰自蓟门
礼忏者沉痼自痊。
瞻虔者宿殃皆灭。
金仙入梦。
白马戒涂。
传经既自于西天。
演法俄流于东土。
今则天演禀异。
帝裔承荣。
立鸿勋于多难之
彰盛烈于阽危之际。
遍数历代。
曾无两人。
增美储闱
传芳玉牒。
将中兴于十九叶。
纂大业于三百年。
竭力邦家。
推诚君父。
身先万旅。
屡扫欃枪。
血战中原。
两收宫阙。
故得诸侯景仰。
八表风随。
朝万国而无惭伯禹
叶五星而不让高皇
恶杀好生。
泣辜罪已。
天复元年
施相轮塔心橖柱方一条。
天复十二年。
以旧寺主真大师赐紫(中阙)大师绕塔修覆阶舍二十八间。
至十三年。
迄契至诚。
果谐元感。
迅雷骤起。
大雨(中阙)吹沙涌出宝阶。
化成金像。
移山拔海。
未足称奇。
圣力神功。
咸惊不测。
天复十四年(中阙)
及塑四十二尊贤圣菩萨。
及画西天二十□祖兼题传法记及诸功德。
皆彩绘(中阙)内外塑画功德八龙王。
天复十九年至二十年。
盖造护蓝墙舍四百馀间。
及甃塔庭两廊(中阙)天复十九年二十年四月八日
功德使特进守左卫上将军上柱国陇西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李继潜僧录(中阙)首座普胜大师赐紫沙门寡辞宣奉丝言敷传圣恳两件。
施梵夹金刚经一百卷。
盖自王奉教精勤。
躬亲缮葺。
不坠祇园之教。
普传贝叶之文。
塔前俵施十方。
僧众受持。
兼香油蜡烛。
相继路歧。
至天复二十年庚辰至壬午岁
修塔上层绿琉璃砖瓦。
穷工极丽。
尽妙罄能。
斧斤不辍于斯须。
绳墨无亏于分寸。
法云广布。
佛日高悬。
不殊兜率天中。
靡异菩提树下。
悟其宝相。
了彼真空。
金像巍峨。
福护于凤鸣之境。
神光煜爚。
照临于鹑首之郊。
必使玉历长新。
瑶图永焕。
高祖太宗之丕搆。
迈三皇五帝之宏猷。
王子天孙。
光承运祚。
大君圣后。
罔坠花香。
寺主远大师赐紫沙门绍恩。
戒行圆明。
精持坚确。
禀先师之遗训。
成大国之良因。
放鹤掌中。
降龙座下。
护珠内洁。
世垢莫侵。
虔奉宸严。
遐裨胜果。
希传永永。
爰刻磷磷。
昌序艺愧彩毫。
词非黄绢。
谬承睿旨。
俾抒斯文。
殊匪研精。
难逃荒鄙。
天佑十九年岁次壬午二月壬子朔二十六日丁丑记。
大宋重修蛾眉山普贤寺碑铭989年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贤人阐化,必有胥附之资;
贤士膺期,必垂不朽之迹。
是以颜回默识,冠师门于洙泗之滨;
尹喜受经,应真气于崤函之右。
故得千载之下,好学之徒,入其国而知其教,思其人而爱其树。
圣贤相遇,有如此焉。
在昔像教权舆,能仁命世。
综百灵而贯群动,归向如流;
穷绝国而亘诸天,感通若响。
爰有法王之子,来从普胜之方,凭翼真乘,导扬宗极。
具大悲之愿行,综十智之因缘,从我立名,斯为上首。
及乎慈航既济,慧炬分华,乃暨众真,俱承佛敕。
乘六牙之瑞兽,降右蜀之灵峰,将以协井络之会昌,镇金方之劲气。
犹且潜而勿用,明而未融,闇持摩顶之仁,阴骘含生之命。
故使神婴青缕,肇建国都;
路辟金牛,始通华夏。
沉犀息沴,李太守之玄功;
噀酒救灾,栾尚书之妙用。
郡开学校,文翁广洽于儒风;
乐播《中和》,四子诞扬于帝德。
蔼尔褒斜之域,穆然周、汉之民,非法力之攸凭,岂人谋之独得?
其后金人既应,白马斯来,神开显俗之徵,家识致诚之所。
于是祥符焕烂,灵变纷纶。
或则银色浮空,与朝阳而共丽;
或则灯光并列,将夜魄以俱明。
圣众盘旋,真容隐见,奇踪万状,不可图。
瞻之者耳目咸新,闻之者身心共肃。
一方欣赖,历代修崇。
遂于白水之源,特建普贤之寺。
金土交运,开闭不常,白毫之相长存,法鼓之音靡绝。
夫以导江遗迹,天汉名区,必有道之见归,岂三分之能久?
太祖神德皇帝,文修内禅,武定中区,正卿扬九伐之威,远俗致七旬之格。
蜀王之土贡,受刘禅之骡车,重钮坤维,还铭剑阁
于时王风初被,污俗尚繁,游魂篁竹之间,假息雈蒲之际,匪轻刑之可禁,顾先甲以徒勤。
金地宝坊,浸成薮泽;
田衣毳褐,渐致流离。
妖禽既就于焚巢,绀宇终悲于阒户。
虽复葺其挠栋,缮彼垝垣,而陛序犹卑,基扃未广。
尊号皇帝长君嗣统,二圣重熙,覆万物以如天,廓重昏而比日,聿修成业,钦若灵心。
尺书徵怀德之君,折箠定畏威之地。
尽炎洲而极玄朔,尉候徒存;
亘日域而浃流沙,车书莫二。
然后胜残去杀,反朴斲雕,包干戈以虎皮,铸剑戟为农器,定《大护》、《云门》之乐,举淹中、稷下之仪。
慈卫仁薰,时和俗阜。
天地应而庆云甘醴,律吕调而玉烛景风。
犹复成而不居,勤则有继。
一游一豫,表王度之惟常;
必躬必亲,示庶民之光圣
虑极冰霜之诫,皇纲毕举,睿思弥精。
以为象外微言,无生妙理,修于心则圆通无滞,被于物则福应来臻,足以助王道之和平,致苍生于仁寿。
乃申明诏,历选精庐。
唯此蛾眉,独标殊胜。
天真人皇谕道之地,楚狂接舆隐景之乡。
封域之间,气象盘薄。
洪源奔注,二江双流,沱潜之川;
峻岊回环,玉垒铜梁,岷嶓之阻。
况禅枝擢秀,来自祗园;
法海馀波,别疏定水。
慈氏所相,畴能废之?
烝哉圣谟,符此玄贶。
五年,申命中使,率将杼人,伐贞石于它山,下瑰材于邃谷。
或子来而肆力,或神运以标奇。
模制度于鹫峰,极庄严于花界。
耽耽正殿,䡾䡾飞甍,玉甃丹楹,金铺琐闼。
洞户顺阴阳之候,中宸变寒暑之威。
揭以端闱,绕之周庑。
铸鸿钟之万石,贯猛簴之千钧,桀孽凌空,铿訇震野。
其后则层楼入汉,飞陛连云。
彩槛离娄,冠馀霞而上出;
璇题玓瓅,缀列宿以旁
神明之台不足以语其高,天梁之宫不足以矜其丽。
铄金为字,写大藏之经秘于上,逾五百函;
范铜为像,拟普贤之容设于下,高二十尺。
味其文,则如来之宗旨可得而观;
礼其相,则菩萨之威神于是乎在。
将使三蜀之地,一切有情,皆冲气以含和,尽革凡而成圣。
则知大雄之教,渐于世也深焉;
元后之仁,利于民也至矣。
昔者轩皇访道,历襄野以犹迷;
祈年,拜竹宫而无得。
恭惟盛美,允属皇猷。
若夫事以颂宣,言以文远,作而不记,后嗣何观?
爰命下臣,式旌不朽。
其铭曰:
允矣象教,洪惟法王,如河不竭,比日同光
有情斯应,无远弗彰。
化自八国,声驰万方。
爰有大贤,是称达者。
异境齐致,同声协雅。
闻道莫逆,瞻颜不舍。
乃演真乘,来仪东夏
蛾眉之阻,群帝之庭,作固作镇,栖真宅灵。
普贤至止,潜耀千龄。
尔未我觌,我畴尔形。
经教既孚,神明乃作。
瑞相显晦,圆光歘霍。
万变凌峰,百灵溢壑。
信士归依,舆人骇愕。
崇崇梵宇,于此宏开。
时迁末运,数偶三灾。
焚如鲁庙,倾若齐台。
淳风必复,圣日斯
赫矣皇图,烝哉二圣!
混一区宇,受天明命。
与物皆得人为盛。
式叙九畴,迭修三正。
皇帝曰咨,咨尔西人,助我神化,其惟正真。
为尔祈福,转兹法轮。
禅林则旧,宝刹惟新。
秘殿耽耽,高门奕奕。
修廊四注,层楼百尺。
尊经圣像,金文宝质。
妙善周园,福釐繁锡。
乾光俯烛,慧炬朝焞。
同开寿域,共辟重昏。
貙氓之伍,杜宇之魂,乘是妙果,俱登法门。
明明大君,照临下土。
坠典咸修,靡神不举。
彼都人士,式歌且舞。
揭此丰碑,永传终古(《徐公文集》卷二五。)
蛾眉:四库本作「峨眉」。
下同。
大宋凤翔府青峰山万寿禅院景德二年一月 北宋 · 梁鼎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金石萃编》卷一二六、乾隆《宝鸡县志》卷一五、民国《宝鸡县志》卷一四
右扶风郡北盘岐山,南据秦岭,地之形胜,甲于关辅
秦岭之南,蜀山北走,突霄磨霓,磅礴万里,至是崒然,若奔而驻。
其秀绝者曰青峰山。
涵碧孕翠,畜灵积粹,崔嵬回汉,四峭如削。
故自山麓缘危磴,陟猿径,殆将百里,至于是峰,人迹夐绝,窅若物外。
中有洞穴,深莫知其际,旧传阿罗汉隐息于此;
然自昔未尝有精蓝,天其或者必俟开士而后兴焉。
同光初,有释传楚者,本陈仓人,幼抱高志,辞亲隶道,奄有顿法,遂荒智地,景行大迦叶,悟即心即佛之旨,乃曰:「昔人普诣百城,参契妙理,我虽悬解,岂废轨则」。
故南之岭外,东适江表,振锡法会,印可知识,仅逾一纪。
长兴末,旋自吴会,戾于故里,将为人天开示大法。
清泰主潜隐斯地,为重法故,奉禅师若师傅,禅师遽请结茅兹峰,以为禅诵宴坐之所。
繇是经营缔搆,栋宇大备,峨峨梵刹,不日成之。
四方游学归之,与山谷曹溪相侔。
清泰中,以旧恩降玺书劳问,赐命服及彰胜大师之号,禅师授而弗有。
昔贤首语文殊言:「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
禅师所传,正得是法,直指本心,更无他要,故言下解脱者不可胜纪。
化事云毕,示寂适去,即晋天福二年秋八月二十有二日也。
禅师上足曰清免,善继先志,亦师子吼。
免复去世,其法季曰清悦嗣之。
悦终,免之门人曰义成继主其事。
自肇建禅宇,于今七十有三载矣,而未暇刻石识其盛烈,尝虞年祀寖远,后之人无以知所由来。
会予奉诏假守是邦,而僧成条其状,愿为之记,且曰将俾斯文与是山俱隆污。
谨弗敢让,而为之实录云。
时景德二年岁在乙巳正月十五日甲子书。
安璨镌字。
承光殿乾隆辛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九
地临北渚崇台据,名取西京胜国贻。
玉蝀亨衢接闺闼,琼华翠色映罘罳。
金源景概指琪树明代波澜在液池。
鉴夏抚兹常致凛,觐文繄我更勤思。
再题元制诰之宝乾隆乙卯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九十八
典属昔呈制诰宝,章嘉命辨假和真。
番文诚识梵弗解,驿藏(去声)兹方详悉陈乾隆三十一年间理藩院奏鄂尔多斯贝勒东噜卜札穆素呈进耕地所获铜印一颗随命章嘉国师辨认番文可识梵文祗识其字而不通其义因复敕由驿寄藏交彼中喇嘛识认今据驻藏大臣松筠等奏据译出右首梵文即系中间十类普胜咒语之义而与汉文制诰之宝字义迥不相侔因成此什并命照前式译出三体书之于册用志颠末以示去疑存实之意)
凡事去疑务覈实,不求甚解学非臻。
岂惟是哉应絜矩,慎以敕几及莅民。
上都左街僧录知教门公事宣教大师塔铭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九
仁宗皇帝在宥天下,慈育含生,万几之馀,回向正觉。
时则上都左街僧录、宣教大师智林道行素修,恩眷最厚,咨访梵学,酬答句偈。
师于本教陀罗尼门受持精制,国有祈祷,感通多应,故尤见钦礼。
仆早探内典,尝与师游,间问师:「诸陀罗尼佛秘密藏,华竺异音,类不翻译,其旨云何」?
师为仆发明隐奥,科指条畅,《楞伽》所谓义、句、形身,三和合相,师悉开解,实通其妙。
又尝问师:「羂索诸部坛场轨仪,种种庄严,不离四谛、无上正等诸佛心印,其用如何」?
师云:「坛有多名,空智为上。
一念净圆,同法界性。
住无所住,如空无依。
彼诚之至者,犹可以动天地而感鬼神。
妙湛总持,一相三昧,具足神力,岂思议所及?
佛以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无有二法,惟一乘道。
至于随缘立教,应物利生,百千法门等为妙用」。
空智云者,第一义谛也。
仆故知师得深般若究竟、诸法空相,非但严净毗尼,专精观行而已。
师姓阮氏,其上世番禺人
既受具礼,广庆阇黎为师传秘密教正,勤四十年,不虚一日。
真宗时,入内应奉。
仁宗乐宗佛事,择开宝寺西北隅,增葺精舍,韨除净场,神笔亲篆「成道释迦之殿」,飞白「继昌之阁」,金书宝生佛号,而制其像,供具珍华,物皆内出,因赐名「宝生院」。
属上足住持,师主香火焉。
迨今四朝,历迁两街主教门事,天下僧籍为之统首,内由宫省以至宗室贵戚,莫不厚为之礼,道俗钦向,󲦤绅景重
弟子百馀,紫方袍者十五人。
熙宁四年四月十二日,起居如平常,作而曰:「吾报尽今日耶」?
暮而归寂,报龄七十一,僧腊五十三。
即以是年五月某日葬于开封县褒亲乡东原,为窣堵而不竁,从本俗也。
上首宝印大师惠聪等以仆与师有道缘者,奉师平生所持陀罗尼梵夹来告葬期,愿铭塔石。
为之铭曰:
释尊出世,像教示权。
一心之微,教外别传。
百千法门,派分枝出。
曰陀罗尼,法中秘密。
善慈之意,威怒之容。
至于空智,乃会于宗。
不动明王,焰鬘清净。
惟师总持,获是尊胜。
金刚宝印,如令之行。
祗承四朝,善利群生。
幻有起灭,本无去住。
累甓东原,表兹空聚。
按:《乐全集》卷四〇。
正定隆兴寺三叠旧作韵乾隆辛丑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九
白驹过隙古语闻,廿岁忽别相好尊(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即今瞻礼宛如昨,识阁其阁门其门。
久败重修两置却(寺始建于隋至今千馀年成坏新故不可数纪昨己亥岁发帑命吏重修一律普新复还旧观示现金容改正朝向而常乐我净之真身实不系于成坏新故幻为之体相详见所制重修寺碑记),何殊流水及行云。
亥年兴工子岁蒇,落成辛丑来巡轮。
十里以外层楼见,迥出雉堞切鹏旻。
万民迎辇益亲切,扶老携幼纷且纭。
迤逦郡城入闉阇,街衢有路祇园分。
前殿后阁历历阅,奎章悬额辉星辰佛香阁即大佛阁圣祖御题)
大士法相逾丈六(即在佛香阁,讶兹卓峙何威神(大佛像实观世音菩萨范铜金身高七丈三尺隋开皇时慕容熙龙腾苑改为庙名龙藏寺周世宗时毁像以供铸钱宋开宝中复修改寺曰龙兴阁曰大悲
周毁宋造经兴废,亦何有关清净身。
井中出铜河出木,躗言傅会徒云云(俗传宋修此寺时寺后井自出铜又颊龙河浮至材木万计语殊不经)
增卅六臂益无据(旧像凡三十六臂以铜重乃刻木为之置于铜像上转觉附赘其实即千手千眼亦同法身耳),空教涂污灰与尘。
岂知大士本无我,不动声色降魔军。
因令洗涤复旧观,双足两臂万古存(三十六臂既经年久又复欲坠不知何时更以钩索悬系梁上昔年见之心殊不惬徒以陈迹亦祗因循兹缘一律重修乃命解脱所系木臂仍还本相金身)
世六非多两非少,范铜兹现全体真。
西域真僧行庆赞(寺工既竣因命章嘉国师行庆赞开光法事古寺重新得真僧宣教实为法会因缘难得之盛事也),远超一切禅和论。
建立扫荡两弗涉,法螺梵贝如是陈。
长歌叠韵事纪实,重光赤奋若暮春